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马铃薯播种与中耕注意的7个方面

    信息发布者:苏兆国
    2017-05-24 20:23:05    来源:华南农大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   转载

    马铃薯播种与中耕,我们不得不注意的7个方面

    华北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区一年一度紧张而又繁忙的播种季已经持续好几天了,连续多日的田间调研和走访,让我们对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的播种和中耕有了更深的了解,调研发现,历年来产量都有保障的种植基地,他们在播种和中耕时期就卯足了劲,重点关注土壤处理、种薯处理、土壤墒情、播种方式、播种密度、中耕时间的把握以及施肥技术等7个方面,起跑线上已经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科学种田,不是道听途说的知识碎片,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后的系统工程,此番,我们主要探讨的就是马铃薯播种与中耕时期,不得不注意的7个关键问题。

    一、土壤处理

    1、土壤结构改良

    土壤结构改良目前最主要的方式是在播种前采用大型机械进行深翻耕,深度保持在35公分以上,确保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有疏松、深厚的土层,促进根系生长,同时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薯形。

    而很多时候,由于机械马力不足或者当时未引起重视,翻耕深度均在30公分以内,翻耕时感觉深度足够,但经过连续多次机械(翻耕、整地、中耕、打药等)碾压以后,疏松土层的厚度就不那么理想了,出现犁底层过浅的情况。

    其次,施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在播种前翻耕到土壤中,从经济效益考虑,建议每亩施用3方左右的腐熟有机肥,有条件的也可以酌情增加。

    2、重茬土壤的病虫害控制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农药拌种和沟施农药来预防病虫害,沟施农药既杀死了土传病虫害,同时也杀死了有益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改良不利。

    建议采用农药拌种和生物防治两者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病虫害的控制,农药拌种可有效预防薯块被细菌侵染,同时也可杀死薯块上潜伏的病菌,但不会对土壤环境有太大破坏。

    生物防治采用的是以菌抑菌的原理,有益微生物与有害微生物是天敌,有机肥在发酵时,添加含多种有益菌的菌剂,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有机肥的腐熟速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施入到土壤中占据上风,抑制土传病虫害的发生。

    注意,气温达到20℃时,有机肥发酵在翻耕前15~20天即可,切勿过早发酵,否则易过量损耗有机质。

    二、种薯选择与种前处理


    1、种薯选择

    通常情况下,以薯形齐整、薯皮细嫩、光滑、柔嫩的幼壮种薯为良种,同时淘汰那些薯形不整、薯皮粗糙、暗淡、腐烂、裂口等等老龄马铃薯。出窖马铃薯有萌芽的,应该以芽短粗为良种(高度1cm以内),淘汰芽细弱且丛生的块茎。出窖马铃薯没有有萌芽的,种薯数量较多时,可将取出来的种薯装入麻袋、网袋中,堆放在空置屋子内,室内温度控制在10~15℃,保证有散射光照射即可 。 一般在2周之后见芽眼有白色芽锥出现时,即可切芽播种。

    2、种前处理

    切种:此时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注意切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确保每个薯块有1个以上芽眼,薯块大小控制在50g(1两)左右,过大种薯浪费,过小营养不足不利于出芽,同时切薯时,尽量确保刀口平整,避免人为硬掰,扩大薯块伤口面积。

    拌种:拌种建议选择甲托或咯菌腈(防治真菌性病害,如黑痣病)+噻菌铜(有机铜制剂,预防细菌性病害,如疮痂病、黑胫病、环腐病等)+营养液(稀释500倍以上的营养液,能够被薯块吸收,促进芽苗粗壮),目前种植基地通常采用的是甲托+农用链霉素或春雷霉素,后者可能长期使用,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效果略微差于噻菌铜。


    淘汰芽细弱且丛生的种薯

    薯块大小控制在50g左右

    三、土壤墒情处理

    马铃薯发芽需水量非常少,基本上种薯块中的水分即可维持苗芽生长所需。此阶段,土壤不宜过湿,以免土壤通透性不佳,种薯块缺氧,气孔张开,感染病菌而造成烂薯,同时也容易滋生杂草,不利于后期管理。但也不宜过于干燥,防止土壤反吸收种薯块中的水分,限制芽苗的生长。此阶段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60%即可(手握土壤能成型,80公分高落地能散碎)。

    播种前,墒情满足条件的可以不浇水,有条件的可以用喷灌圈快速浇一遍水。播种至第一次中耕期间不浇水,湿度过大容易滋生病菌和杂草,第一次中耕后立即灌溉。

    很多人会担心在播种至中耕期间土壤过干,影响出苗率和出苗速度,其实只要播种前适度浇水,保证土壤墒情适宜,播种时把握好播种深度,完全可以满足马铃薯出苗的水分需求。

    四、播种深度

    第三节提到很多种植者担心播种至中耕期间土壤过干,影响出苗,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另一方面是没有把握好播种深度。

    深种浅覆土,播种深度在地表以下8公分,覆土5~7公分


    马铃薯播种需要掌握“深种浅覆土”的原则,针对壤土或细砂壤土上,建议开沟10公分深,种薯种到地表以下8公分,然后覆土5~7公分,这样可以保证种薯周围有充足的水分。如果是砂壤土,可适当深种2公分。通常很多种植户采用的播种方式是“浅种深覆土”,种薯种到地表5公分以上,然后覆土8~10公分,整个薯块周围全是干土,墒情较差。

    未播种的,可及时调整播种深度,如果按照“浅种深覆土”的方式已经播种的,视土壤湿度情况适当浇一些水,注意控制土壤湿度。

    五、播种密度

    马铃薯播种切忌过密,但也要保证足够的播种数量,以确保有足够的基础数量。不同区域、气候、栽培方式不同,马铃薯播种密度相差较大。

    以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域为例,单垄单行种植的,切块薯播种行距90公分以上,中耕培土后控制在90公分左右,株距20公分左右,确保株数3600~3800株/亩,微型薯株距控制在10公分左右;滴灌情况下,采用一垄双行种植的,建议行距120~130公分,株距24公分,播种量控制在4200~4500株/亩之间,垄上双行采用品字型种植,行间距控制在30~40公分,有利于滴灌带水分和养分扩散至马铃薯根区。

    题外话:在这个指导过程中,很多人都有个担忧,是否会种植过密?其实造成种植过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后期的水分管理方面,大家习惯前期大量施氮肥,后期施钾肥,结果造成前期苗过旺,出现种植过密的假象,但结薯少而迟,非常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建议钾肥适当提前,整个追肥过程中坚持补充适当的磷肥,控旺早结薯。

    六、中耕时间的把握

    中耕时间的把握非常关键,过早中耕不利于马铃薯出苗,过迟则容易出现苗太高,覆土捂苗的现象。当田间每100株苗中有2~3株破土以后,即可以开始中耕。如果等到10%破土以后再中耕,操作上难以来得及,尤其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基地,中耕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持续3天以上,此时部分幼苗已经出土5公分以上,极容易造成捂苗。

    七、提早追肥,提早生长,提早结薯、提早成熟

    第一次中耕后的第一次水即施肥,此时根系已经非常发达,完全能够吸收外界的养分以加快幼苗的生长。

    底肥和中耕所施的肥,需要时间溶解,同时根系伸展的位置有限,也让其很难吸收到底肥和中耕的肥料养分,此时及时提早补充一次速效肥料,幼苗能够迅速生长,促进早结薯,早成熟,避免后期出现霜冻提早来临,而薯块还未老熟,无法及时收薯的情况发生。

    第一次中耕后,马铃薯幼苗根系已极为发达,提早追肥,提早生长,提早结薯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